現在使用的 SNS 就只有這裡,資訊來源大多是新聞或訂閱的 RSS. 而重大議題就算不想看也會流進腦裡。身體不好當然不可能是件好事⋯⋯ 但是它很巧地讓我跳過了資訊焦慮與社群恐慌的某些需要克服的要素,我現在壓力小很多。

現在更靠第三方媒體去思考自己關心的議題-當然我看不到對它們的立場的批評或針鋒相對;過去隨著親友同事等身側去關心,我想那屬於某一種凝聚力。我切換了方式來分配自己的關懷:一個是更加把自己推往眾人的連結,另一個更集中在自己身上。一般情況下我想這不是單單用對或錯能解釋的,畢竟不同的路徑是可以自己選擇的,也可以是被群眾引導的。但我的認識中,引導更容易做到讓我覺得自己做了自主選擇。

我認為選擇是做下去以後,課題才開始發揮。但那課題是誰給予的?自己?我還是會想這樣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在當代社會一直被弱化、規格化或制式化自我,以便權力做出引導呢?

在小站和大家分享我今晚要做的菜、上次分享了採買與畫畫的感想,每天在吃飯的時候看新聞,看大家對議題的感想,有自己的感想,但總是冒出 U 型曲線的成因⋯⋯ 我不是清明的人,所以我想要學著養護適合自己的環境,這很辛苦。

0

If you have a fediverse account, you can quote this note from your own instance. Search https://g0v.social/users/RuWeng1987/statuses/114505106609766720 on your instance and quote it. (Note that quoting is not supported in Masto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