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立危機事態」是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魔法卡——日本首相宣布進入「存立危機事態」,日本才能使用集體自衛權;反過來說,解禁集體自衛權,就需要進入「存立危機事態」。

但日本如果要進入「存立危機事態」(aka 解禁集體自衛權)還有幾道門檻(例如:必須是與日本具有軍事同盟夥伴關係的美國先向日本請求支援)。

「存立危機事態」美其名「只是行使最小限度的集體自衛權」,但子彈不長眼、中國也未必理會「集體自衛權不等於個別自衛權」的邏輯,所以日本首相宣布進入「存立危機事態」也只會大幅提升「日本有事」的可能性。

也因此,從2015年日本修改《安保法案》為解禁集體自衛權開啟一扇大門至今,日本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進入「存立危機事態」一直都是關注重點。這也是高市早苗11/7在國會上的答辯,相關討論遲至今日都還能持續發酵的原因之一,而非單純因為薛劍的「斬首說」失言問題而已。

完整閱讀 >> 解讀「存立危機事態」與「台灣有事」:日本要從戰略模糊邁向戰略清晰?
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

---

同場加映:

《轉角國際》上週(11/10)的「過去24小時」,不只解釋了「存立危機事態」,還把整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質詢脈絡都整理出來。岡田克也為什麼要問高市早苗這題、兩個人一來一往的質詢過程是怎麼問出答案的,統統都有整理出來。

如果沒有岡田克也的質問加追問,高市早苗沒事才不會自己提這件事。而且高市的回答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瑕疵——高市至少講了兩次「戰艦」,但日本早就沒有戰艦了。

所以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高市這次的回答雖然是「現任首相第一次」在國會答辯中提到「台灣有事」可能會讓日本進入「存立危機事態」,但日本現在根本沒有戰艦,也就不可能發生高市早苗在國會上說的那種情境(日本面臨需要使用「戰艦」的情況,而進入「存立危機事態」的階段),這其實也凸顯出高市早苗似乎對於自衛隊既有的國防軍備的認知有所不足。

事件之始 >> 中日外交風波:中國外交官薛劍「斬首」失言,高市早苗模糊的「日本存立危機事態」定義
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

沉寂了幾天之後,中國開始對高市早苗版的「台灣有事」論作出回應 >> 升高對日外交壓力?中國無視薛劍「斬首」發言,要求高市早苗撤回台灣言論
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

0

If you have a fediverse account, you can quote this note from your own instance. Search https://liker.social/users/changyuchieh/statuses/115565854346299099 on your instance and quote it. (Note that quoting is not supported in Masto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