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做工程的,以前藍圖是手繪之後到印刷行用藍圖機複印,藍圖手繪當然估價單也是手寫,在還沒有漢書的年代每一份估價單都是一筆一劃刻出來的,在1980-90左右老爸忙到翻掉,估價單擬草稿,謄寫、驗算的事情這種小學生也做的到的事情就讓小學生來做,最後他再確認一回後再送給客戶。

剛開始心裡想能幫上忙有種被當大人對待的興奮,不過一開始抓不住節奏注意力容易渙散,好幾次算錯寫錯被我老爸檢查驗算出來,結果當然是被沒完沒了的碎碎念,累積了、習慣了也學習到反覆校閱、不同方式驗算的習慣,寫錯數字的代價是家裡公司要承擔。是這樣的童年。

在影印機進入到家裡之前,複寫紙是好夥伴,也有想說疊兩層能夠增加效率,不過筆壓一弱第二層不清楚反而多花功夫。這樣的情境終於在電腦跟點陣印表機出現後改善,很不幸的因為已經幫忙習慣後面還是我做,AUTOCAD的出現讓我從單純的文書作業員晉升到設計草圖轉成工程圖的製圖員。

多虧這樣的經驗後來工作時被稱讚各環節都很熟練。雖然老爸後來戒菸了,但對我來說他的印象還是用一根一根長壽菸到深夜還面對最後圖面、估價單正確的那個背影。

0

If you have a fediverse account, you can quote this note from your own instance. Search https://g0v.social/users/ellick_taiwan/statuses/114785424540792456 on your instance and quote it. (Note that quoting is not supported in Masto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