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 Facebook 及 Instagram 對用戶(user)情緒狀態的影響 https://www.nber.org/papers/w33697
這份研究分析了在美國 2020 年大選前夕,暫時停用 Facebook 及 Instagram 對人的情緒狀態(包含快樂、焦慮與憂鬱指數)的影響。結果顯示,停用 Facebook 的受試者在這段六週期間,情緒分數平均提升了 0.060 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停用 Instagram 的則提升 0.041 個標準差。這些變化雖在統計上有顯著意義,但以實質感受來說幅度極小,相當於情緒分數提升約 1% 或以下,一般人難以明顯體會,但對某些特定群體(如 35 歲以上、未決定投票意向者或沒有大學學歷者,以及年輕女性)可能影響較大。研究也指出,這些改善與替代性的離線活動無明顯關聯。
討論區許多留言聚焦於這些改善幅度之微小,有人形容這種提升,「大概就像今天撿到一塊美金那樣,隔兩個月再問心情其實沒什麼差別」。部分留言引用標準差的意義,指出在情緒變化的全體分布中,這 0.060 標準差的提升形同只喝掉一杯飲料的 6%,遠未對整體幸福感產生本質性影響。儘管如此,對於本身情緒受社群媒體困擾較深或屬極端值的個人來說,有可能感受更明顯,但大眾的平均影響仍然十分有限。
社群媒體功能演變也是討論重點之一。有網友懷念 Facebook 早期只展示自己選擇內容的時代,批評現今演算法(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強調黏著度及廣告收益,結果充斥與個人無關卻吸引眼球的內容(俗稱 engagement farming),帶來焦慮而非正向體驗。有人建議若能恢復簡單的朋友動態清單、排除推播流,對心情可能更有幫助,但這與大型科技公司(big tech)當前追求獲利的平台設計背道而馳。
許多留言也分享個人經驗,有人指出戒用 Facebook、Instagram 或停止在 Reddit 等論壇評論後,情緒壓力明顯減輕。這顯示除統計上的群體效應外,個人差異性很大,尤其頻繁參與者或情緒受社群互動波動者,可能獲得實質益處。然而,也有不少網友提及社群媒體已深入生活、成為學校、家庭活動協調工具,戒斷後會有實用上的不便與社交隔閡。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748486
If you have a fediverse account, you can quote this note from your own instance. Search https://mistyreverie.org/notes/a6u9u3r9g6c60404 on your instance and quote it. (Note that quoting is not supported in Masto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