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d 帶來了許多好處,但也增加了複雜性,而許多人討厭的一點就是它不符合 unix 哲學: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systemd 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徹底、絕對、無庸置疑的成功
https://blog.tjll.net/the-systemd-revolution-has-been-a-success/

這篇文章回顧了 systemd 從 2013 年風起雲湧的爭議,到 2025 年被證明為一個解決傳統 init 問題的成功演進。作者由最初因 systemd 將純文字日誌改為二進位格式而大發雷霆,到後來認識到它在服務管理、程序依賴處理以及系統配置上的優點,最終轉變成其堅實可靠的擁護者。文中描述了從繁雜易錯的舊式 shell 腳本,到提供單一統一管理介面、具備向下相容性的現代化解決方案的重大轉變。

文章進一步說明 systemd 採用直觀明瞭的 ini 格式,使管理者能夠輕鬆閱讀與修改設定,同時內建協助舊服務遷移的工具,大大降低了使用傳統 init 系統時所面臨的複雜性與錯誤風險。作者特別讚賞 journald 提供一個集中的日誌管理平臺,讓標準輸出與標準錯誤輸出得以彙整,並指出透過 socket activation 機制實現按需啟動,能有效節省系統資源。此外,利用 systemd 定時器以更直觀的 OnCalendar 語法替代傳統 crontab 方式,更降低了配置難度。

在安全性與系統整合方面,文章詳列 systemd 為服務提供的多重硬化選項與沙盒隔離機制,協助防禦潛在攻擊。透過設定系統呼叫過濾、能力界限,以及其它保護措施,systemd 不僅解決了傳統 init 程式可能存在的缺陷,更提升了整個 Linux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作者雖認為部分批評有誇大其詞之嫌,但強調現代化的管理方式與日誌格式相比過往的慣例,毫無疑問地帶來了更佳的操作體驗與維運效益。

HN 論壇中,各方意見呈現多元聲浪,不少系統管理者認同 systemd 對解決服務依賴、日誌集中及啟動排序等問題帶來顯著改善,讓日常管理工作更為順暢。有人回憶起系統升級後發現諸多繁瑣操作迎刃而解,但也有部分使用者指出,systemd 部分輔助工具(例如日誌系統 journald 以及網路設備命名政策)仍有效能和使用上的挑戰,甚至認為其過度集中化有時可能導致系統故障後必須重灌整個作業系統。儘管如此,多數評論者仍認為,無論是在安全防護或操作方便性上,systemd 為當代 Linux 環境帶來的綜合效益,遠勝過其爭議初期所遭受的批評。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507411

0

If you have a fediverse account, you can quote this note from your own instance. Search https://mistyreverie.org/notes/aa08r0fltr2i0e0z on your instance and quote it. (Note that quoting is not supported in Masto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