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在對消費者日益不友善的時代,從 Windows 過渡到 Linux 的歷程 https://www.scottrlarson.com/publications/publication-looking-back-windows-to-linux/
Scott Larson 擁有逾 25 年故障排除經驗,曾長期以 Windows 為作業系統,2023 年 8 月首度嘗試改用 Linux,卻因多種痛點屢次折返。自從 Windows 11 發佈後,微軟愈發傾向將桌面當作廣告平台,強制綁定 Copilot、Recall 與 OneDrive,並大力推行訂閱制取代買斷授權。工具鏈與第三方專屬程式相繼崩壞,使用者體驗飽受企業操控,迫使他終於下定決心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
儘管他為客戶安裝 Windows 11 時,極力移除或繞過那些具敵意的功能,OneDrive 還會在無預警狀態下自行重裝,並將原本儲存在本機的資料轉為雲端檔案,完全未經同意。許多人為此辯解「只是程式錯誤」、「未來會修正」,但事實上消費者選擇權正在緩慢流失。在遊戲領域,StopKillingGames 運動對抗大作產業的企業文化;在歐洲,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試圖打破 App Store 壟斷;全球也正掀起維修權運動(RightToRepair),抗衡利用智慧財產權阻止第三方維修的作法,成為捍衛使用者權益的重要里程碑。
這段「脫離大老爹」的歷程教會他,自由需要不斷付出努力。雖然 Linux 的技術挑戰較高,但並非不可逾越;擁有並掌控已購產品的權利,比想像中更加重要。當自行購入的軟體逐漸被企業鎖住,首先只是略感困擾、想盡辦法繞開,接著每次違規都引發更多挫折,最終積累成對自己的憤怒與怨懟,因為他為小小的不便犧牲了寶貴自由。他將這些「黑暗手法」比喻為通向封建制的漫長路徑,並引用 Star Wars《安道》角色 Nemik 的金句,提醒大家即使最微小的叛逆都能拓展反抗版圖,終將沖破壓迫。
Hacker News 社群高度響應作者立場,批評微軟長年利用「蟑螂旅館格式」將使用者資料鎖死,並反對其封閉標準與不驗證自家 Office 檔案格式。多位網友讚揚借助 Protondb 的進展,現在大量遊戲可在 Linux 上順利運行,也指出 LibreOffice 不斷提升與 Microsoft Office 的相容度,足以滿足大多數日常辦公需求。近年還出現包含 System76、Lenovo 及 Dell 等廠商預載 Linux 系統,以及 PopOS、Manjaro、EndeavourOS 等用戶友善的發行版,顯著降低新手入門門檻。雖偶遇顯示驅動、記憶體管理或藍牙設定等細節痛點,但整體成熟度與穩定度已足以與 Windows 一爭高下,多數使用者只需適應便能享受更尊重個人選擇的開放生態。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07437
If you have a fediverse account, you can quote this note from your own instance. Search https://mistyreverie.org/notes/abu40om76d0v004p on your instance and quote it. (Note that quoting is not supported in Masto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