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大的間諜軟體上線了

Windows 11 新增可在背景執行並能存取個人資料夾的 AI 代理
https://www.windowslatest.com/2025/11/18/windows-11-to-add-an-ai-agent-that-runs-in-background-with-access-to-personal-folders-warns-of-security-risk/

微軟正推動將 Windows 11 打造成真正以 AI 為核心的作業系統,並在最新的測試版本中加入名為 Agent Workspace 的全新實驗性功能。這項功能會在系統背景中啟動 AI 代理,並在一個獨立的 Windows 工作階段中執行,包含其專屬帳號、桌面與執行環境。若使用者啟用這項功能,代理將可取得如桌面、文件、下載、圖片與音樂等常用個人資料夾的讀寫權限,以便能依照指令執行任務,例如開啟應用程式、操作檔案或自動化日常流程。微軟表示,這些代理的權限是被限制並可稽核的,也不會直接以使用者身分操作系統。

不過,啟用 Agent Workspace 也伴隨效能與隱私疑慮。AI 代理會長期在背景占用 RAM 與 CPU,而微軟雖強調其資源占用有限,但並未提供具體數字。此外,由於代理需要讀取個人資料夾才能執行任務,系統會要求使用者授權其存取敏感內容,這使得安全風險與隱私議題再度受到關注。微軟同時也承認這是高度實驗性的功能,並強調是選用制,但仍展現了公司持續推進 Windows 11 AI 化的決心。

在 Hacker News 討論中,許多留言者對此功能高度不信任,尤其是對微軟過去的 Windows Recall 事件記憶猶新。多數批評焦點集中在隱私與資料安全上,認為即便微軟強調隔離與限制,讓背景代理讀取個人資料仍是根本性的風險。有使用者指出,一旦 AI 代理能讀取文件與桌面內容,就等同將大量私人資訊置於雲端外洩的可能性之中;也有人認為這類功能遲早會變成預設開啟,使用者被迫接受。另有不少人提到,微軟之所以能夠不斷推動此類功能,是因為對於許多依賴 NVDA 之類螢幕報讀器的視障者、企業系統或需要專業軟體的人來說,Linux 等替代作業系統仍無法真正取代 Windows,形成「被綁定的市場」。

部分討論則認為此功能在技術上比標題描述得更安全,因為代理確實執行在隔離環境中,且為完全自願啟用;但反對者反駁,問題不在實作細節,而在於微軟一再「踩線」的商業模式與紀錄,使人難以信任。也有人把這個趨勢稱作 Windows 逐漸變成「為微軟及合作夥伴代理,而不是為使用者代理」的系統,表達對 Windows 方向感到失望。整體而言,討論呈現高度警戒與不信任的氛圍,尤其集中在隱私、可控性與微軟壟斷結構之上。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59795

0

If you have a fediverse account, you can quote this note from your own instance. Search https://mistyreverie.org/notes/af7jt46zhheu00ja on your instance and quote it. (Note that quoting is not supported in Masto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