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台灣有營運喔,完全不知道
https://www.duralex.com.tw/
「法國人想救我們」:各界援助湧向玻璃製造商 Duralex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nov/22/french-people-want-to-save-us-help-pours-glassmaker-duralex
法國玻璃品牌 Duralex 以堅固耐用、幾乎摔不破的校園食堂玻璃杯聞名,但近二十年來多次陷入財務危機。公司在工人入主、轉型為員工合作社後,為了確保持續營運,本月向大眾募集 500 萬歐元緊急資金。原本預估需要五到六週才能達標,結果短短五小時四十分鐘就達成,兩天內承諾金額更衝破 1,900 萬歐元,迫使公司提前喊停。這股熱情背後,是法國人對 Duralex 濃厚的情感與民族自豪感——其經典 Picardie 玻璃杯自 1954 年起便與國民集體記憶緊密相連。
在奧爾良附近的工廠裡,Duralex 仍以傳統方式以超過 1,400°C 的高溫熔製玻璃,而高昂的天然氣與電力成本是企業最大壓力來源。由於玻璃窯爐一旦冷卻就會報廢,因此必須日夜不停燃燒,能源價格自 2022 年大幅波動後更讓成本雪上加霜。Duralex 目前共有 243 名員工,其中 180 人為合作社成員。轉型以來營收已成長 22%,此次募得的資金將用於現代化設備與開發新產品,例如與愛麗舍宮合作推出三色杯組,以及規劃進入英國與美國市場的 pint 玻璃杯模具,期望 2027 年能達到損益平衡。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指出,文章雖詳述品牌情感面向,卻較少解釋其營運困境的核心;多位讀者認為主要問題確實是能源成本過高,並討論是否能以電熱、熱回收等方式降低消耗。也有人提到一個市場困難:Duralex 的品質太好、太耐用,導致消費者很少需要補買,天然限制了銷售量。此外,價格與全球競爭力亦被提出質疑,在中國製玻璃杯價格往往僅 Duralex 的十分之一情況下,要靠「懷舊」支撐長期市場並不容易。
然而,許多留言也流露對其產品的高度讚賞,不少歐洲、北歐與美國使用者分享多年不碎、使用體驗佳的經驗,甚至有人因其他廉價玻璃杯曾「自行爆裂」而改投 Duralex。討論中亦有人提到合作社制度本身的價值,認為工人自主管理值得支持,同時指出在現代市場環境中,勞工企業往往面臨大型資本與低價競品的強勢壓力。整體而言,HN 社群的觀點結合了對品牌的喜愛、對工人合作社的肯定,也提出對其長期市場策略、產品設計與成本結構的現實檢視。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6015379
If you have a fediverse account, you can quote this note from your own instance. Search https://mistyreverie.org/notes/afg538ji9w0m00q8 on your instance and quote it. (Note that quoting is not supported in Mastod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