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Hackers' Pub?

Hackers' Pub is a place for software engineers to share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with each other. It's also an ActivityPub-enabled social network, so you can follow your favorite hackers in the fediverse and get their latest posts in your feed.

0
0
0
0
1

Heute (26.4.) ist Tag 4 der 21-tägigen Frist für das . ⏳

Wir haben nur bis zum 13. Mai, um 80.000 Unterschriften zu sammeln.

Kommt zur , dort gibt es mehr als nur Listen. Es ist von 10-19 Uhr immer jemand von uns vor Ort (in wechselnder Besetzung) und für einen Plausch zu haben.

Auch direkt unterschreiben könnt ihr in der - und in immer mehr Stadtteilen.

hamburg-werbefrei.de/sammelort

Euer

0
0

你的手機並未秘密監聽你,但真相更令人不安 https://newatlas.com/computers/smartphone-listening-conversations-ads-facebook/

本文探討一個流傳已久的科技陰謀論,即手機是否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秘密監聽私人對話以推送精準廣告。雖然許多人都有過「談話後看到相關廣告」的經驗,但實際上,至今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這種監聽行為的存在。然而,幾項研究和新聞揭露了一些與此陰謀論相關的更令人不安的真相。

2024 年媒體報導,Cox Media Group (CMG) 開發了一套名為「主動聆聽」的廣告技術,能利用裝置麥克風採集「即時意圖資料」,並結合人工智慧與行為數據提供高精準度廣告。然而,它並未實現「全天候監聽」,而是在用戶觸發像「Hey Siri」或「Hey Google」指令後,收集短暫的音頻數據。雖然這引發了舊有陰謀論的再度興起,但相關技術細節與實際操作的透明度仍有諸多疑點。

實驗結果進一步澄清了陰謀論的不實性。例如,2019 年行動安全公司 Wandera 的測試顯示,手機若長時間監聽並傳輸音頻數據,將顯著增加電池消耗及數據使用。然而,此類活動並未被偵測到。另一項由 Northeastern 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雖然手機未秘密啟動麥克風,但透過屏幕截圖和行為數據的收集,同樣對用戶隱私構成重大威脅。

與其說手機「聆聽」,不如說企業透過用戶的行為數據(如位置記錄、社交互動、瀏覽歷史等)建立極為細緻的個人檔案,進而推送高度相關的廣告。這種現象導致許多用戶誤以為對話被監聽,實際上只是演算法利用龐大且細膩的資料進行預測與匹配。

Hacker News 上的討論補充了部分背景和觀點。例如,有用戶指出部分應用程式會頻繁截取自身屏幕,並將數據上傳至第三方。一些開發者則描述了手機內建工具如何以較低耗能方式偵測語音指令,例如蘋果的「Hey Siri」技術專門設計為離線模式,僅在特定關鍵字觸發後啟動錄音。此外,對於廣告「精準度」的疑慮,有用戶提及,精確的行為預測可能來自多層數據交叉分析,而非任何直接監聽的結果。

綜合而言,手機不需監聽對話即可透過龐雜的數據捕捉用戶喜好與行為,而這種數據驅動的精準營銷反而更令人不安。文章強調,在面對日益增強的數據挖掘能力時,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使用透明性將是未來的重要挑戰。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799802

0

이번 대선 국면에서 '노동'과 '소수자 인권' 의제가 실종됐다는 지적이다. 이들은 공통적으로 모든 노동자들에게 근로기준법이 적용되는 나라를 만들어야 한다고 주장하며, 차별금지법을 공약했다. 기사입력 2025.04.26. 14:03:33 www.pressian.com/pages/articl...

권영국 "'여성' 없는 대선 우려"…한상균 "노동자 여...

0
0

CIA副局長的兒子參俄軍戰死這事,看多了CIA諜片的我第一個想法是:欸搞不好是他想滲透俄軍,然而俄軍壓根不信這副局長的兒子於是派他當炮灰,也沒好好利用他的身份榨乾他的價值

然後我看到他的一些照片,非常之tankie……mmm

0
0

6月の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ICMC)2025に採択された論文のプレプリントを公開しました。今回も自主邦訳版を作ってWeb上で読めるようにしています。
Hiding What from Whom?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for Music matsuuratomoya.com/research/ic

Hiding What from Whom?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for Music

この論文概要および本文は、英語版の著者による邦訳であり、採録されているものとは表現が異なる場合があります。引用する場合は、公開されているものを参照した上で行うか、邦訳版であることを明記してください。また、括弧やダブルクオート、固有名詞のフォーマットにブレがありますが、とりあえず公開しておくことを最優先して作成しているた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概要 本論文では、音楽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ミング言語の歴史を、コンピューター音楽という様式から切り離して記述するために、サウンドスタディーズの議論を取り入れて音楽プログラミング言語の歴史の批判的レビューを行う。本論文はMUSIC-Nシリーズによって確立された、パルス符号とUnit Generatorコンセプトを取り巻く普遍主義的前提が、作曲家と科学者という役割の線引きを成立させ、更に作曲家を消費者化する傾向へ焦点を当てる。そのうえで、2000年代以降に開発されてきた音楽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ミング言語は、必ずしも新しい音楽を生み出すことをだけを目的とする訳ではなく、不可視化されるフォーマットやプロトコルといった音楽に関わる技術インフラに対するオルタナティブの提示という側面を持っていると結論づける。

matsuuratomoya.com

Link author: 松浦知也 / Tomoya Matsuura@tomoya@social.matsuuratomoya.com

0
0
0
0
0

So, now the American Stasi/Maga is trying to shut down Wikipedia.

The letter from the Dept of "Justice" is pure krap, unadulterated krap that reeks of suppression of free speech - it is utter McCarthy/Nazi rubbish.

The Do"J" letter makes accusations that would equally shut down other 501(c)(3) organizations, such as ICANN.

Wikipedia may have the resources to fight this, other organizations will not and will, as a consequence, die.

One thing that we can do is to assure that the so-called lawyers who have written these letters - such as Edward R. Martin, Jr. - will be disbarred and will find that after the end of the maga-era that they will never find work in the legal community ever again.

drive.google.com/file/d/1ocNyx

0
0
0
0

@pbear6150Muuu 我覺得比較頭痛的是,以這份聲明為例:rise-tw.org/2025/03/28/%E3%80%

(德北老師是我當年的指導教授)
這聲明的時間點是三月下旬,所以局勢有些改變,但如果你有仔細看內文的話,會發現他們所認知的世界,跟我們完全不一樣。

例如美中關係,在那個時間點,我所知道的是:1) 貿易戰要升級了,2) 美國國會在「將中國視為威脅」這件事情上算是有共識,3) 川普政府也說他們想趕快搞定加薩跟烏克蘭,是為了把資源移到亞太來應對中國

但他們新聞稿裡描述的情勢是,美國要搞孤立、沒有要理你台灣啦,民進黨政府的挑釁舉動都是在引發戰爭(只差沒有建議大家直接投降)

平行宇宙讓我覺得滿恐怖的

@foolfitzJiajun Xu 作為曾經也在左統論述中的人,我可以理解那樣的世界觀,就像杭士基批判美國政府一樣。

也像以前讀中國史,老師希望學生懷抱錢穆所說的「對中國歷史保有溫情和敬意」。

但那是 20 年前,台灣開始本土化,中國也在相對開放的氣氛裡。

這些年我時常想:中國要到什麼時間點,才是經濟發展夠了,該有政治變革的時候?

這篇宣言,老實說就是典型的左統路線—覺得二岸可以和平統一;台灣打不過中國、不該搞分裂主義;記取歷史教訓,不該讓美帝分裂我們,何況美國的民主也是千瘡百孔。

但對於中共治理下,不好或滲透台灣的一面,隻字不提;對於中共在交通和科技上的強力投資和管控,也是。

還記得 20 多年前,陳映真去到北京協和醫院治療時,我那同情中國歷史苦難的老師,就講過前述的話,他也明白在中國沒有研究自由,去到中國必得先讓步、自我審查一番。

如今國家力量底下的 propaganda,透過科技工具更加強烈。只是不免感慨,如今在台灣發這篇文,若有真實姓名,是否去中國得加倍小心?

也許我們也無法綜觀全局,但當某些恐懼滋長,有些原則必須守住,至少那就是自我的底限了。

0
0
1

re: Rice cooker Mujaddara: world's simplest dish which is also good

@mlemwebDr. Morgan Lemmer-Webber @cwebberChristine Lemmer-Webber this post popped by my timeline 3 days ago and i’ve since tried it twice and enjoyed it both times. thank you both!

first time: rice+brown lentils+couple of cloves of lightly fried garlic. fried garlic+onions with some cumin. served with yoghurt + freshly chopped mint.

felt it could do with a little more flavour; basically everyone added hot sauce (but enjoyed it!)

second time (today): rice+red lentils+couple of cloves of lightly fried garlic+vegetable stock. fried garlic+onions with some spicy paprika, garram masala and cayene pepper. served with yoghurt again. also fried up some leftover schnitzel-substitute to top.

i loved this one. i think three cups of water was actually a little too little with this combo, probably because red lentils are denser. what came out of the rice cooker actually had a texture a bit like the mashed potato on top of a shepherds pie. it felt very different from our usual fare and very flavourfiul. will definitely cook again.

0

re: Rice cooker Mujaddara: world's simplest dish which is also good

@mlemwebDr. Morgan Lemmer-Webber @cwebberChristine Lemmer-Webber this post popped by my timeline 3 days ago and i’ve since tried it twice and enjoyed it both times. thank you both!

first time: rice+brown lentils+couple of cloves of lightly fried garlic. fried garlic+onions with some cumin. served with yoghurt + freshly chopped mint.

felt it could do with a little more flavour; basically everyone added hot sauce (but enjoyed it!)

second time (today): rice+red lentils+couple of cloves of lightly fried garlic+vegetable stock. fried garlic+onions with some spicy paprika, garram masala and cayene pepper. served with yoghurt again. also fried up some leftover schnitzel-substitute to top.

i loved this one. i think three cups of water was actually a little too little with this combo, probably because red lentils are denser. what came out of the rice cooker actually had a texture a bit like the mashed potato on top of a shepherds pie. it felt very different from our usual fare and very flavourfiul. will definitely cook again.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好像變成每次回高雄的定番了。很喜歡這間店的氣氛,大片窗外的公園也為窗景帶來綠意,雖然那台小貨卡有點煞風景(笑)。

偶爾經過的車聲跟磨豆機的聲音,以及店內隱約的背景音樂,交織成夏日午前的一首日常。搭配好喝的咖啡好吃的甜點,也許發呆,也許滑著手機或是看看書都很合適。

0
0
0

Typst로 이력서 쓰고 있는데 너무 재밌다...... 예전에는 Typst가 학습곡선이 있긴 했어서 에라 모르겠다하고 던졌는데, LLM이 알아서 잘 뽑아줌 + Typst 웹 에디터가 자동완성 기능을 잘 지원해주기도 하고 미리보기 기능도 제법 괜찮아서 도파민이 뿜뿜하고 뿜어져나옴

3
0
0
0

21. 我發現這部電影沒有壞人耶,本來以為琪琪會被老太婆陷害或被蜻蜓一直騷擾,結果琪琪遇到的人都很好,有些更小的配角即使有營造看起來討人厭的一面,比如琪琪離家時遇到的那個會占卜的魔女,跟蜻蜓看起來很狐群狗黨的朋友,但他們其實什麼壞事都沒做

22. 琪琪住的這座靠海城市非常漂亮,我很喜歡它的景,呈現出既熱鬧又清淨的氛圍,路過的鄉村風光也同樣漂亮。整部電影用了高明度、低飽和度的色彩,畫面明亮卻柔和

9/10

23. 雖然故事的背景是奇幻的,但琪琪遇到的失去自信是青春期很容易遇到的狀況,甚至出社會了都可能再遇到。那種因為自卑和不安全感下意識躲避社交,卻又對自己感到失望的描寫非常真實,然後畫家給琪琪的建議我也覺得很對。整體上魔女宅急便是一部看了可以同時感受到童心跟成長的電影,設定和角色不算很吸引我,但故事敘述得平易近人,藏著很多細膩的情感流動,很好看

24. 目前宮崎駿的電影看了3部,另外2部是神隱少女跟霍爾的移動城堡,對這3部的感受全是劇情>角色>設定。身為一個比較吃角色魅力、劇情張力跟世界觀設定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都不是小時候看的,反而是成年後才回去看,所以網路上面有人說白龍和霍爾是童年男神之類的,我完全感受不到,覺得都很還好。不過這3部電影的劇情是真的都很優秀,然後女主角都善良又堅強,吉卜力的畫風和色彩運用也是獨樹一幟,難怪都成為了經典作啊

10/10

0
1
2

1. 看到掃把飛起來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樣行得通喔?然後才想起來其實小時候在高速公路上看天空的時候,其實也有過坐魔毯在天上飛的幻想

2. 琪琪心好寬,在火車上被牛舔到腳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感到害怕或是噁心,而是癢到大笑,而且還探頭跟牛道歉,該說是好勇敢還是好真誠的一個人呢

3. 琪琪剛飛到新城市造成交通混亂的時候,我以為他後面會因為魔女的身分被獵巫 🤡 (魔女跟巫女感覺差不多性質)

4. 很喜歡琪琪拒絕蜻蜓搭訕那段「如果是你救了我,我謝謝你,可是我並沒有請你來救我啊,而且沒有經過別人正式的介紹,就跟女生搭訕,實在太沒有禮貌了。」面對先幫忙後搭訕的人,我覺得這是個既勇敢又得體的回應,13歲少女能做到這個真的不容易耶

5. 索娜人太好了吧,直接把空房給琪琪住,還把店分享給琪琪共用 🥹 而且他每次給琪琪準備吃的喝的都會準備吉吉的份。他的笑聲好爽朗,真的好讓人喜歡。不過他先生倒是沒什麼台詞,一個刻意只有「哼」、「喂」的聲音,主要依靠表情和動作的角色,這個設計蠻有趣的

2/10

0
1

CIA副局長的兒子參俄軍戰死這事,看多了CIA諜片的我第一個想法是:欸搞不好是他想滲透俄軍,然而俄軍壓根不信這副局長的兒子於是派他當炮灰,也沒好好利用他的身份榨乾他的價值

然後我看到他的一些照片,非常之tankie……mmm

0

„Das liegt auch an einer Eigenheit der taz. Sie versucht, so viel Infrastruktur wie möglich unter eigener Kontrolle zu halten. Weltweit arbeiten viele andere Firmen dauerhaft mit US-amerikanischen Unternehmen zusammen, die Webseiten relativ zuverlässig vor DDoS-Angriffen schützen. Für die EDV-Abteilung der taz kommt das aus Gründen des Datenschutzes nicht infrage, weil sie befürchtet, dass solche Firmen mitlesen könnten, wer taz.de besucht und welche Daten und auch Passwörter verwendet werden.“

Danke @tazgetroetetaz! Das macht Ihr genau richtig. Großen Dank in die EDV, dafür, dass sie solche Attacken abwehren.

taz.de/!6081815

0
0
0
0
0
0
0
0
0
0